微【as099055或as011033或as022055或Q号675434346】欢迎广大红中麻将亲友圈一元一分和跑得快爱好者来玩,手机app俱乐部里打,亲友圈内结算加不上微信就加QQ675434346如果添加频繁就换一个

墓碑排列是有一定的规矩的,基本上是一个家族埋在一处,坟林中所埋的他留人家族,以蓝、王、海、陈四家为最多,而且各个家族都按自己的顺序排列,做到有条不紊。远远望去,坟墓排列有序,华表气象庄严。整个坟林石雕艺术,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准。独特的艺术手法,再现他留人所特有的文化底蕴,一种高雅的艺术之气扑面而来。在他留坟林中,感到这遍坟林必将成为他留文化的一个亮点。 他断定本人再高贵的琴艺,在她的眼前亦不深邃,一曲《凤求凰》在旁人听来如聆仙乐,于她却是凡是。然而是两人对坐攀谈,娓娓道来。她们是相互心有灵犀的两部分。犹如这天下间只剩下两部分的清绝,十足的本领本领都用不着。由你心入我心的清闲无碍。 当我看完这一段时,我抬发端来,愣愣的望著火线同窗的背,我呆在那儿,忘了身在何处,内心的味道,已不是抽泣和冲动所能刻画,我痴痴的坐著、痴痴的听著,犹如教授在很远的场合叫著我的名字,然而我竟没有回复她。 非常幸运,在夏季,我去了多年的城市。在南京的8月,夜晚被保留,这可能是明年内存中的纸条。他还娶了这个女孩的旧城,风吹了人们对云的良好情绪。这种快乐非常感兴趣。 />一场大病之后,从2003年3月起,不论天阴天晴,下雨下雪,上班还是休息,我每天都要到河堤上快走一小时。 在河堤上快走,是我在最满意的地方用最满意的方式锻炼身体。 河堤上背河的一侧长满了野生芦苇,繁盛茂密,既将外面的尘嚣隔得远远的,又给我以充实、蓬勃之感。河堤临河的一侧是郁郁葱葱的青草,绿茵铺展开来,恰如给灰黄色的河床镶了一条绿边。在青草和芦苇的甬道中呼吸着沁人肺腑的空气行走,可眺望河水潺潺东去,猜测圣人当年发“逝者如斯”之叹时的心境甚至摇头晃脑的样子,也可仰视流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,臆想若果真有天堂,恐也与人间一样无聊。不禁对形而下少了牵挂,对天边外多了怀想。浮躁的心田得到了滋润,受伤的灵魂得到了抚慰。 我每天去河堤上走,每一次都是浮想联翩,曾以《沿着河走》为题写了两个帖子,后来连QQ的昵称也改成了“沿着河走”。有网友开玩笑问我走向何方,我说:除了死亡,还能走向哪里?然后是哈哈一笑。我的笑绝不是装出来的,此时的我一点也不悲观。芦苇、青草、河水、天空慢慢教会了我豁达。对于生与死,我已经非常超然。 不仅和网友开玩笑说走向死亡,有几次出城向河堤走时碰见朋友,人家问我去哪里,我说去火葬场。听者蹙眉,我又补充了一句:“去探探路。”我这话是玩笑不假,但我每天走的地方确实离火葬场很近。 出了城向南走,径直来到河堤上,然后向西拐,因为东边有砂场,洗砂机轰鸣不停,噪得很。快走大约30分钟,堤旁有一块大石头,站在石头旁北望,是一条不宽不窄的沙土路,火葬场就在不远处的路边。我养成了习惯,每次走到这里总要撒一泡尿,注视一番火葬场高烟筒冒出的缕缕青烟,然后往回走。 随着年龄的增长,近年来我去火葬场为亲朋好友送葬的频率越来越高,自己也说不清到底进去了多少回。最使我刻骨铭心的有两次,都是一般关系。一次是我们楼上的一个中年妇女,她是清早晾衣服时从阳台掉下去的。那天我起床晚,当我还赖在被窝时突然听见楼下有嘈杂声和嘤嘤哭声,不禁在心里骂:谁犯精神病了,大清早的搞不团结?起床后才知道七楼的邻居摔死了。她丈夫与我同龄,儿子与我儿子同岁,且非常要好。送她时,漂浮在我脑海里的老是她儿子的笑脸,我忍不住流了许多泪。另一次是我的一个远亲,一个结了婚还没来得急生孩子的小媳妇。她正值盛年却暴病而亡,白发苍苍的父母面对犹如天塌一般的横祸,哭的死去活来。使我诧异的是,面对如此撕心裂肺的场面,她的叔父操心的竟然是几块布料。他偷偷问一个亲戚:挽帐该咱们拿还是男方拿?一句话彻底改变了我对他的看法。从此后我非常鄙视他。他也许不知道原因,但明显感到了我的冷漠,已经好些年不来我家了。 现在,我每天在小城与火葬场之间走动,以此来拖延进火葬场的时间,知道总有一天会有去无回,明白那高烟筒袅袅上升的青烟在召唤自己,但我一点也不悲伤,更不惧怕。我都不害怕活着,难道还怕死不成?